English

心中时刻装着人民的利益

——优秀信访干部曲卫东为上访群众排忧解难的事迹
2000-05-19 来源:生活时报 新华社记者郭晓勇 祖伯光 高广志 我有话说

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的上访群众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:“有事找老曲!”

记者找到老曲时了解到他确实很忙:早晨4点多钟他就骑上自行车到附近农村处理上访的事情了。老曲在与记者交谈中又两次出去接待来访者,就连吃饭时也被叫出办事。同志们说他几乎天天这样度过。可他却从不叫苦,因为他觉得为民谋利益是最大欣慰和幸福。

今年50岁的牡丹江市信访办副主任曲卫东,1978年从雷锋生前所在部队复员后走上了信访工作岗位,至今已23年了。他先后接待群众集体上访2000多批次,10万余人次,为群众办好事实事2000多件,收到群众表扬信、锦旗数十件,被评为省市信访先进个人和牡丹江市“十佳公仆”。

曲卫东常说:“信访办是个矛盾交汇的地方,为百姓排忧解难后,上可为党和政府分忧,下可为百姓解愁。找信访办的人多了,找上级政府的人就少了!”因此,他把千方百计化解矛盾,解决群众的困难,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。

1996年的一天,海林市二道河子镇一位叫赵修贤的农民反映,村干部在收提留款时打伤了他的妻子。第二天,村干部听说他来市里告状,又到他家把他的妻子打了一顿。曲卫东一听,非常气愤,决定领着几个信访干部当即驱车前往。当时正值寒冬季节,已是下午4点多,他们出发后不久,天就刮起狂风,下起暴雪。一位同事劝曲卫东,不好走,还是明天再去。曲卫东说:“不行。这事要搁在咱们身上能耽搁吗?”经过4个多小时的奔波,晚上8点多钟他们才到达目的地。几个人的手脚冻得都不听使唤了。

这个镇的副书记劝他明天再去处理这件事,曲卫东坚持一定要当夜处理问题。直到凌晨1点多钟,搞清了事实,并当即对打人的村干部进行了处理。接着,曲卫东又一刻不停地赶到赵修贤家,把处理结果反馈给他。赵修贤感动得放声痛哭。这件事在当地农村影响很大,有的农民说,共产党的眼睛是雪亮的,有党组织在就有公道在。

近年来一些农村因调整土地,出现一些新的矛盾,农民不断上访。曲卫东认真学习中央的有关政策,并深入实际,实事求是地加以解决,群众称他是解决二轮土地承包矛盾的“行家”。

1998年4月下旬,海林市新合乡秦家村的村民因对该村调整土地有意见,集体到市政府上访,有一部分村民不肯耕种调整后的土地。正值春耕,处理不好贻误春播不说,他们还会找政府,为政府工作增加负担。曲卫东接待后立即会同市农委、海林市及新合乡的领导同志共同到村里。有人劝他说:“老曲,你不要管这件事。凡是为了这个村解决问题的干部,都是一个结果:进得去,出不来。”他说,他相信群众是通情达理的。他一进村,一头扎进群众中,开展调查研究。这个村共有340户,有324户要求土地调整,并按调整后的土地种完了地,只有16户村民认为分给他们的土地不好,坚持不领地、不种地。针对这一情况,曲卫东和同事们逐家逐户地征求这16户村民的意见。最后决定他们可以与村干部换地,也可以秋后给予补偿。没有想到,这16户农民对这比较公平的结果仍然摇头。老曲一次次地到这些农户家做工作,一户一户地谈,最后把矛盾集中到他们的代表孟繁义身上。

曲卫东七下秦家村,每次都跟孟繁义谈到凌晨两三点钟,嗓子都说哑了。真诚终于感动了孟繁义,他说:“老曲,就冲共产党有你这样的好干部,我服了,我们这16户种地。”问题解决以后,他俩还成了好朋友。

曲卫东说,群众上访初始阶段问题容易解决,信访干部的职责就是在群众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,决不能推、拖、躲,丧失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。为此,他不论分内分外的事,都积极去解决。

1997年春节前,市里100多户居民因3个月用不上电就到市政府上访。曲卫东马上带领同事到现场了解情况,得知每户必须拿出配套的30元钱才能解决问题。大多数住户交了钱,可还有30户不肯交。曲卫东带领6个人分包到户做工作。曲卫东包了最难的5户。他跟住户一谈就是一二个小时,一天不行就两天,两天不行就三天。有的住户感动地说:“你们为了我们真是操碎了心,看到你们的认真劲,我们就相信会有重见光明的那一天。”最后一家是两位退休老人和一个刚刚刑满释放的儿子。要按大家的意见,把她家甩出来算了。曲卫东不赞成,就反复找老人做工作,老大娘一提钱不是说没有,就是说不交,再不就说:“我可有一个劳改释放的儿子。”曲卫东仍笑着说:“大娘,你有一个劳改释放的儿子也得守法。要是你的儿子有个对象春节领回来,进屋一看你家还点着油灯,人家会怎么想?”老人被说笑了,很痛快地交了钱。几天之后,这百户人家终于用上电了。

由于历史原因,牡丹江市有一批老上访户。曲卫东说,投入真情,把解决困难作为做好老上访户工作的切入点,总会化解矛盾。

在老上访户中,解贵兰是最出名的。她从18岁开始上访,一直上访到近50岁。为了定工伤,她不治病,最后致残。在30多年的上访生涯中,她无数次上省进京上访,甚至用她拄着的大拐杖砸信访办办公室的东西。别的单位的人都说,她是信访办的“解奶奶”。对于这样一个上访户,亲戚朋友都躲着她。曲卫东主动承担起为她解决困难的服务性工作。为了让她自食其力,曲卫东跑工商、跑城建,帮她开了一处小买卖。为了让她有一个安身之地,曲卫东四处要砖、要水泥,帮她建了一处近50平方米的住房。她行动不便,曲卫东还承担了为她买粮油等生活用品的责任。她的亲属们都说,曲卫东是她最亲的人。连续上访32年的“解奶奶”从此罢诉息访,她多次拉着老曲的手感叹人生:“要早遇上你就好了!”在她的影响下,张明针等一批老上访户也不再上访,多年的“老大难”终于解决了。曲卫东眼含热泪感慨地说,多年来我就认准一个理儿:只要心中时刻装着人民的利益,老百姓就会佩服你。金杯银杯,不如百姓的口碑。

(新华社哈尔滨5月18日电)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